在我們學藝術的世界裡,
我一直覺得,
人的力量比作品重要,
失去人的力量,創作就失去其意義,
生命是擺盪或醒悟,關鍵就在於,
究竟是活在“我“的矛盾之中,
或是活在“非我“的廣大和諧之中。
六月,端午節前夕,
觀賞優人神鼓與嵩山少林寺的表演"禪武不二“,
真的充滿禪意,有一幕是這樣的:
眾僧於禪堂跑香,由緩而急,行如飛奔,
剎那,維那(禪堂總管之稱)舉禪棒一敲,
眾人霎時停步,氣貫全身。
佇立稍時,維那緩緩發話:
“拖死屍的是誰?“。。。。。
坐在觀眾席的我,當時有些摸不著頭緒,
但稍後悚然一驚,
對於內在無所覺知的軀殼來說,縱使行如風,
不也只是死屍,不然還是什麼?
我的淚當場流了下來,
我不要過這樣的生活。
在表演中,維那對於昏沈不正的人,
皆舉禪棒結結實實地擊打左肩,
名為“代佛打“,
亦不時大聲提醒:
“你是誰?“
“誰是你?“
“到底是誰?“
“究竟是誰?“。。。。。
我想,鼓者、武師、觀眾,
皆因“禪“,多了距離,但也有了連結。
弘一大師有幅手跡,寫道“悲欣交集“。
我低首,
沒有答案,答案已在那裡;
無法回答,卻又正在回答。
我已經知道答案。
可惜,緣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