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是生命線同期受訓的義工,交心,也交情;後來因為服務時間不相同,聯繫逐漸減少;然後我出國唸書,沒留下Email或任何連絡資料,就此,斷了線。
從來沒想過在台灣還有人在找我。颳著大風天色陰暗的下午,接到順的電話,一時之間,我好像進入了旋轉球的夢裡;確定是我,他很激動,我很感動,他從高雄趕來民雄會面,時光回到了十年前,我們一如以往,坐在書桌前聊天,遺失的那十年彷彿不曾存在過,一聊聊到半夜。
旅行的時後遇到千百種人,我曾想過,有些人真是這一輩子一定要再見一面的人,順是其中的一個。當我渴求的時候,完全得不到;當我放下了,時機卻自然地到來。
網路真厲害,但有心的是人。
2007.07.06 星期五
第九天
「成就人生;圓滿成就無價正法,以信解及精勤打開心的枷鎖」
Achieved in this human life; achieved the priceless Dhamma. Now with faith and effort, untie the bonds of the mind!
老師說這兩天非常重要,所以我非常專注在靜坐上,非常認真努力地想要超越前八天的自己,我持守了誡律,修習了法,也瞭解了覺知力與平等心有如鳥的雙翼、人的雙臂,但是,這些仍然不夠,開示說,要將內觀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時時保持覺醒觀察和不起反應的平等心,才是法的真正道路,所以,離開中心之後,在外來的干擾之下如何維持與心的聯繫,才是一項大功課。
我能夠察覺到身體的改變。皮膚變得敏銳,行動更加輕盈,感受到脈搏的跳動,食量減少,內心寧靜,生理期無痛提前來到。
聽了一個讓我更加深省的小故事。
佛陀因為一直推崇自然法則的生活,
不講求信仰教派,
因此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。
有一天,一位住在鄰近的長者,
來到佛陀的住所前面,
大聲叫罵著,
指道佛陀違背了印度教信仰云云。
佛陀出了門來,問候長者,
“老先生,平常有沒有客人上您家去拜訪哪?“
“那還用說,當然有啦!“長者氣呼呼第回答道。
“那麼客人是否會帶上一份見面禮來呢?“
“那是當然了!客人都帶著禮物來。“
“如果客人帶來的禮物您覺得不合適,是否會收下呢?“
“當然不會啦!你問這些幹嘛?“
“老先生,您來我這兒拜訪,
卻帶著不合適的禮物前來,
我不會收下的,
所以這些罵人的話,
您還是要自己帶回去喔!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的感想:
1.萬事無常,一言一行,存乎一心,不被不淨煩惱引起的情緒影響,只往自己內心深處觀看。
2.修行得靠自己用功,持守的誡律當中,第一條,就是“正語“。
2007.07.07 星期六
第十天
「願憎恨及惡意不留一絲痕跡,願愛及善意充滿身心及生命」
Of hatred and ill will, may not a trace remain. May love and good will, fill body, mind, and life.
緊張又興奮,今天是最後一天,快要撐過去了,只要能有始有終地完成十天內觀課程,就是成功,至於是否能達到“感受細微電流“的絕妙境界,就不必太在意啦。回想起前三天,真是度日如年哪!
清晨如常地靜坐,禪堂裡仍然靜謐,但感覺得到空氣活潑許多。團體共修結束後,休息十分鐘,接著上了一堂課--“慈悲觀“。捨棄所有貪瞋痴念,只有愛和慈悲;對於實相,再也沒有任何藉口或理由,只接受無常的事實。我原諒所有傷害過我的人;我也請求被我傷害過的人,原諒我。
上午十點,慈悲觀課程結束,我們被告知「禁語」解除,也就是可以說話了。為什麼?因為整個課程將於明天早餐後結束,然後離開中心,回到「人」的紅塵俗世去。外面的世界自然和中心的氣氛大不相同,為了避免學員們一下子不適應,所以先解除禁語規定,才能融入原生世界去。感覺上鬆了一口氣,心裡卻浮上一層悲傷。
坦白說,習慣了靜謐的世界,百人同處一個空間裡,卻不聞人聲,只聽得蟲鳴鳥唱;現在一下子吵雜了來,真的,從來不知道,人的聲音是如此聒噪地嚇人,分貝之高,實在令我耳朵痛,我呆呆地坐在房間裡,不知道怎麼辦才好。子璿過來,給了我一個大擁抱,我小小聲地跟她說真不習慣,她瞭解地笑了。
禁語解除後,自然要開始認識同甘共苦十天的同學,唉!真應了一句“才要開始,就要分離“,活脫脫就是我們現在的寫照。我右手邊的室友,整整十天沒疊過被子、沒整理過床,一吃飽飯就倒趴在床上,可以跟“散仙“比美,何許人也?她是皮膚科醫生!諸如此類千奇百怪的“實情“,正如火如荼地大公開!
晚上的最後一堂開示,佛陀再次教化我們,人生的四個潛在特質是“慈、悲、喜、捨“,“慈“--慈愛,“悲“--悲憫,“喜“--隨喜,“捨“--平等心。我們在這裡,體驗了十天出家眾的生活,因為所有使用的一切食品和物品,皆來自於舊生的捐款,我們免費地享受學習法,等於我們接受了佈施,看看今日的午餐,豐盛多樣得叫人以為進了大餐廳,連紅豆湯和豆花,都來自大廚們的親力之作。這樣的慈悲和恩情,是否能夠藉著我們的真心回饋,一屆一屆傳遞下去?
再次回想起第一天的第一堂課,我們恭恭敬敬地、誠心誠意地皈依三寶--戒、定、慧;發誓持守五齋戒;發願放下自我、虛心求教;然後吟誦梵文、正式請法。今天課程就要結束了,白雲蒼狗,忍不住要留下眼淚。我修法未果,還是太愛哭!
佛陀給我們的最後一項禮物,十個波羅密:
捨離--Nekkhamma
持戒--Sila
精進--Viriya
智慧--Panna
忍辱--Khanti
實相--Sacca
決心--Adhitthana
慈心--Metta
平等心--Upekkha
佈施--Dana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