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

在嘉義聽音樂會

五月九號,有一場音樂會,法國來的流浪者三重奏,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,晚上七點半表演。

美麗的閩南式建築,美麗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,表演前三分鐘,廣播響起,預告音樂會即將在三分鐘後開始,並請大家就坐、電子產品關機等等注意事項。霎時,音樂廳內馬上一片安靜,僅有些微的耳語交談,我注意到坐在旁邊帶著孩子來聽音樂會的媽媽,正在把手機關掉。大家就這麼安靜地度過三分鐘,直到大廳燈光暗去,舞台燈光亮起,音樂會正式開始。

第一首是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三重奏,就在第一樂章流暢的快板結束之際,驀然響起如雷的掌聲。。。。呃!這有一點小尷尬。在完整的樂曲結束之前,樂章與樂章之間是不需要鼓掌的,這是為了避免打斷表演者的音樂性。所以只見三位音樂家泛起無奈的微笑,等掌聲結束,吸口氣,繼續第二樂章的詼諧曲。

神奇地,接下來再也沒有人在樂章結束之時鼓掌,直到整首樂曲結束。第四樂章是十分激動的快板,尤其在樂曲將要結束前的四十八小節達到高峰,只見三位音樂家舞動充滿魔力的手指,樂器與身體表情合而為一,速度之快不可思議,如雲霄飛車急轉直下,霍然,結束。如雷的掌聲久久不歇。這次就對了,通常在一首樂曲完整結束之時,表演者會起身答禮,這就是鼓掌的好時機。

第二首是西班牙作曲家屠利納Turina的作品“循環”。因為是近代的作品,所以並未以樂章來區分,而是如作文般使用了標題«黎明»、«正午»、«黃昏»。一口氣聽完,沒有不合時宜的掌聲出現,我心裡覺得嘉義人真有水準。

下半場只有一首曲目,聖桑的E小調鋼琴三重奏,五個樂章。第二樂章是稍快板,在結尾的最後四小節,有一個長拍的尾音。正當長拍持續、全音樂廳裡的人屏氣凝神的當兒,不知道中了什麼邪,坐在後排中央觀眾席的某人,啪啪啪地拍起手來。天啊!天啊!是誰?君不見弓未離弦、琴音未斷、表演者尚未起身嗎?如在歐洲,這會被視為挑釁的行為,因為你覺得拍子太長了,要把他轟下台的意思。唉!這可真的糗大了!

這是五月九號,在嘉義聽音樂會。大家認為嘉義沒水準嗎?不!不!不!是出了一點點兒糗沒錯,但卻是我見過最有水準的一場音樂會。出糗,是因為,或許還不熟悉觀賞藝術的國際禮儀,但是在其他方面,例如,在音樂會開始前的靜肅,這調整心情的態度,就是對音樂表演者的尊重。另外,很多家長帶著小至四、五歲的孩子來聽音樂會,規矩上是不可以,但是,全場從頭到尾,沒見到任何一個孩子跑跳,沒聽到任何一聲孩子哭鬧。最讓我欽佩的是,沒聽見手機鈴響,沒聽見講電話的聲音。這樣純淨地真正聽音樂會,這樣尊重他人有不受干擾的權力的音樂會,在台北、台中、高雄都未曾見過。。。其實,我心裡有深深的感動。

知道再多的禮儀,如果不能真正做到,那麼也只是吹噓。五月九號在嘉義縣美麗的閩南式表演藝術中心,我上了寶貴的一課,也讓我相信台灣一定能邁向國際化水準。嘉義沒水準嗎?不!不!不!嘉義人,你應該為自己驕傲。

沒有留言: